——姜增伟副部长在商业信用销售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商业信用销售论坛今天在长春市隆重举办,我代表商务部对此次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推动商业信用销售是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商务部的重要工作。这次机构改革,商务部新设两个司局,一个是市场秩序司,一个是反垄断调查局,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都涉及到商业信用建设的内容。因此,可以看出商业信用建设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和谐、政府职责中的突出位置。同时还要看到社会信用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同志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从事商业信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及光荣的使命感。今天以“加强风险管理,发展信用销售”为主题举办论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推动信用销售发展谈几点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商业信用销售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销售是企业通过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方式向单位或个人销售商品的一种信用交易方式,以商品移交和货款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为特征,是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中商业销售的基本形态,是商品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商务信用形式,既包括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信用销售,也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销售。商业信用销售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增长。
信用销售具有的延期或分期付款特点,决定了它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同等或更大的商品购进额或消费额,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产生资金使用上的乘数效应,从而带来内需和消费规模的扩张。信用销售还有助于撬动广阔的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我国最终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率从1981年的67.1%下降到2006年的49.9%,而其他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一般在80%左右。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出口需求增长趋弱的情况下,没有国内需求的强力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缺少有力的保障。发展信用销售可以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增长,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促进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贷款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受外部环境趋紧、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企业效益下滑,再加上自有资金不足、缺少多元化融资渠道、国内银根紧缩的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些企业濒临破产,也导致了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的滋生蔓延。通过信用保险、担保、保理等信用销售相关机制,可以优化企业的信用等级,改善融资条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通过保单质押贷款等方式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渠道。
(三)扭转信用逆差,规避国际信用风险。
我国外贸结算中,大多数出口贸易是赊销,进口则以信用证为主,有些甚至预付款,存在巨大的信用逆差。外贸顺差的另一面是信用逆差,以及由信用逆差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据估算我国每年出口赊销和进口预付款等产生近万亿美元的信用净输出,账期在90—180天不等,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费用。最近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际信用风险加大,将带来更大损失。只有健全信用销售相关制度,改善国内信用环境,才能逐步减少进口贸易的预付款和信用证结算,扭转信用逆差过大的不利局面,规避国际信用风险。
(四)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据专家测算,我国企业年资金周转率平均只有3-4次,而发达国家企业达到10-12次。而通过信用销售,卖方企业可以提前实现销售、锁定目标市场,求得企业发展;买方企业可以使等量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五)改善市场诚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
企业间的“三角债”和恶意欠账曾一度成为影响经济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信用销售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治理各种欠账违约现象,是推动信用销售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实现由政府部门推动为主,向注重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特别是企业的作用转变;由侧重利用信用信息进行分类监管,向为全社会提供信用服务、构建信用环境转变;由侧重搭建部门和地方政府信用信息平台,向注重信用信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转变;由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相对独立、自我发展,向信用产品与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密切融合、提供全面服务转变。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工作,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一保一控”成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外需求继续减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经济形势下,推动商业信用健康发展,以拉动国内需求,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信用销售,挑战与机遇并存
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信用销售相对滞后。美国信用销售比例高达90%以上,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2/3左右,日本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1/3以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信用销售也非常普遍。而据专家估算,我国信用销售比例不到20%,2006年信用消费额仅占总消费额的3%。信用销售滞后不仅造成企业融资和市场拓展的困难,而且还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是导致我国消费率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一)信用销售发展还存在诸多因素的制约。
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缓慢,除了消费文化因素外,还有以下更重要的原因: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信用销售风险很大。守信得利、失信受惩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企业之间拖欠货款司空见惯。有资料显示,美国企业坏帐率只有0.25%-0.5%,我国高达5%-10%,是美国的10到40倍;美国企业的帐款拖欠期平均7天,我国90多天。很多国内企业宁愿以较低的价格出口赊销,也不愿以较高的价格内销。
二是缺少信用销售的制度安排和信用风险的分担机制。我国目前没有一套成熟的商业或社会制度安排,来有效减少、防范、分担信用销售的风险,企业担心风险过大,不敢开展信用销售。
三是信息分散封闭。尤其是散布在交易伙伴间的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公开,企业难以准确评价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
(二)信用销售良性发展的框架已初现端倪。
尽管我国信用销售发展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信用销售良性发展的现实基础,具备了大力发展信用销售的客观条件。
一是信用销售受到企业青睐,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赊销、分期付款等销售方式成为企业新的竞争手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比例逐年提高。据有关机构调查,2005年到2007年,赊销比例超过30%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比重从60%提高到93.3%;超过75%的企业从32.2%提高到43.6%。厦门工程机械公司2007年信用销售达到42%,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提高到65%。受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欧美反倾销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条件恶化,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很多出口型企业将目标市场转向国内,迫切需要通过商业信用销售挖掘潜在客户,拓展国内市场。
二是信用销售风险分担机制初见雏形。2003年以来,平安保险、出口信保、人保财险、美亚财险等陆续探索开展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2008年1-5月,国内信用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39亿元,承保金额约764亿元。信用担保机构在信用销售中也做了尝试,美国AIG集团、深圳捷信担保公司等在南京、深圳、大连等地推出了分期付款担保服务。
三是适合市场需求的信用服务创新不断涌现。一些信用、金融、电子商务领域的服务型、中介型企业已经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信用销售服务产品,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联想等一些大型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了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设立了独立于财务和销售的信用管理部门,实行信用预算制度,建立了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的企业风险防控和处理机制。
三、推动商业信用销售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来看,我国信用销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把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关键是要构建多方参与的信用风险防范、分担、服务机制,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信用销售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完善风险分担防范机制。
要发展贸易信用保险和担保,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通过专业的信用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准确评价客户信用状况,作出正确的信用决策;在信用销售发生坏帐时,按照约定及时赔付,减少企业的实际损失。帮助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控制度,在信用销售中有效控制风险。推动市场交易伙伴间信用信息的共享,服务于企业的信用风险管控,强化对失信违约行为的市场约束。
(二)鼓励企业、银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解决信用销售中的融资困难。
信用销售延长了帐款回收期,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能否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缺口成为信用销售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商业信用销售的链条中,企业主动投保,充分利用保险和担保机构分担信用风险;保险公司积极承保,帮助企业把好信用关,同时拓展业务;银行通过信用保险质押贷款业务,或依据信用保单提高企业信用评级,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同时降低自身风险。通过企业、保险机构、银行之间的合作,建立信用销售、信用保险和银行信贷顺畅衔接的机制,实现三方共赢。
(三)促进和规范信用销售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信用销售的发展需要门类齐全、运作规范、专业化水平高的信用服务业与之相配套。目前需要发展商帐追收、保理、信用调查与风险评估、资产处置及变现以及信用交易数据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信用服务业。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引导、规范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四)推动交易数据交换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销售风险防范机制。
探索建立交易数据交换系统,推动企业间交易数据的归集共享。按照政府引导推动,协会牵头组织,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鼓励企业加入由行业协会、第三方中介机构建立的会员制或区域性的交易数据交换系统,把成员企业信用销售客户的交易记录汇集起来,用于客户信用风险的分析、评估和防范。
(五)打击欺诈违约现象,强化社会约束机制。
对于在信用销售中出现的商业欺诈、恶意违约、欠账赖账等行为,商务部要履行牵头协调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相关工作的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使欺诈违约者受到惩处,守信经营者得到保护,夯实行政和司法对社会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商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商业信用销售良性发展
推动商业信用销售发展是下一阶段商务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树立“大商务”观念,站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的高度,把流通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企业购销行为都作为我们服务协调的工作范围,切实把信用销售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发挥商务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一是要加强对商业信用销售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研究信用销售的规律和特征,掌握发展现状和难点,周密部署,大力推动,制定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信用销售和信用风险防范、分担机制的建设工作。
二是要与保险业、银行业监管部门密切配合。促进信用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为生产流通企业的信用销售服务,积极协调商业银行为生产流通企业开展信用销售融资提供便利。
三是要加强对信用销售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宣传。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应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指导,传播信用销售和信用保险、担保的理念。引导企业利用信用销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专业的信用服务和管理,降低信用风险,转变经营方式,促进流通和消费的发展。
四是要组织好试点工作。结合信用销售的发展情况,我们将选择一些行业、区域和企业进行信用销售的试点工作。行业试点工作重点是探索建立行业内部的交易数据交换系统,使会员企业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区域试点工作重点是探索在区域内部建立促进商业信用销售的机制,促进区域内信用销售信息的共享,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试点工作的重点是选择部分信用服务企业,为信用销售工作提供支付结算等信用服务产品,为生产流通企业、银行和保险、担保机构开展信用销售的顺畅衔接提供便利服务。
以上是我们对于信用销售的一些认识和设想。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信用销售是企业营销和开拓市场的一种模式,其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配合,需要金融机构和专业信用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在通过信用销售拓展市场需求的过程中,离不开银行、信用保险、担保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与生产流通企业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有关各方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市场,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希望有关各方能共同参与,积极合作,探索完善促进信用销售的相关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企业腾飞。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